廣告
xx
xx
"
"
回到網頁上方
  • 歷史搜尋:
  • 熱門搜尋:
    仇恨值員工鳳梨歐菈旅遊王仁甫旅遊警示SWAG溫暖的,甜蜜的劉寶傑季芹
  • 搜尋:

    慢性 結果共2,083筆

  • 新冠燒!醫批「大缺藥」 疾管署:2萬份7/4抵台

    本土疫情捲土重來,傳出住院人數大幅增加,而有醫師抱怨,本想開立抗病毒藥物「莫納皮拉韋」,卻遭系統攔阻,顯示目前缺料中,而疾管署雖然直言庫存充足,但面對近日疫情加劇,已再採購兩萬人份,預計7月4日抵台。而蘇一峰也質疑替代藥物物「倍拉維」的風險,憂心導致慢性病長者中風或心肌梗塞。
    1天前
  • 身體這部位器官隨年齡增長老化 醫師警告別做「這件事」否則下場慘!

    腎臟老化的主要表現是腎臟纖維化,隨著年齡增長,腎臟中的纖維組織會逐漸增多,這會導致腎臟的結構和功能逐漸變差,最終導致腎功能下降與慢性腎臟病,慢性腎病分期從第一期到末期的第五期,通常在第三期後,也就是小於45分的腎絲球過濾率,患者通常會出現明顯的腎功能減退症狀,因此定期監測腎絲球過濾率,對於及早發現腎功能下降非常重要。
    1天前
  • 6月飆極端高溫!413人「熱傷害」就醫 醫:6族群高危險

    天氣炎熱,近日屢屢出現38度極端高溫,中央氣象署持續發布高溫資訊。衛福部統計,今(2024)年6月至23日止,國內已有413人因熱傷害就醫。書田診所家庭醫學科醫師康宏銘表示,身體散熱、排汗不及,會造成身體熱力失調,導致熱衰竭、熱中暑。康醫師呼籲,老年人、嬰幼兒、慢性病患者、身體虛弱者、精神或心血管治療藥物使用者等六大高危險族群,應特別留意!
    2024/06/25 16:52
  • 愛吃3食物慘了!名醫驚「15年連得4癌」 壞習慣養出癌症

    心臟科醫師陳衛華,32歲那年首次被診斷出骨癌,沒想到後續又接連確診腎臟癌、甲狀腺癌以及慢性淋巴白血病,與4種不同的癌症纏鬥長達15年。對此,家醫科醫師陳欣湄指出,陳衛華從小3種食物,不健康的飲食習慣可能讓他變成容易罹癌的體質,即使後來已改變習慣,但仍難逃一再罹癌的命運。
    2024/06/25 16:36
  • 1天1杯手搖飲!22歲男爆瘦20公斤患糖尿病 腎功能剩4成

    喝手搖飲注意!一名22歲的陳先生體格相當壯碩,身高180公分,體重超過120公斤,近期體重卻開始莫名下降,4個月掉了20公斤,原以為是瘦身有成,但伴隨著出現泡泡尿(蛋白尿)、工作容易疲倦等狀況,就醫竟確診糖尿病,還伴隨著第三期慢性腎臟病與腎衰竭,腎功能只剩下正常人的3至4成;醫師指出,患者常常一天就喝一、兩杯手搖飲,飲食相當不均衡,導致憾事發生。
    2024/06/25 12:50
  • 過了「這年紀」一堆疾病冒出來 醫師:務必重視健康老化

    您對老年定義是如何解釋呢?研究顯示人口學差異,像是平均上,女性認為老年開始的時間,比男性認為的時間晚兩年半,這性別差異在年輕世代中,甚至更大。除此之外,感覺孤獨、罹患更多慢性病、自我評估健康狀況較差等,也與認為老年較早開始相關,醫師提醒平常就要重視健康飲食,要有充足的睡眠,每天睡足7小時,還要有規律運動。
    2024/06/24 23:02
  • 台灣新國病!10大死因4項與「呼吸道有關」 醫揭1關鍵原因

    近日,衛生福利部公佈了2023年國人十大死因報告,顯示「癌症」已連續42年高居首位,平均每9分53秒就有一人因癌症逝世,尤其以氣管、支氣管和肺癌的死亡率最高。此外,肺炎、COVID-19和慢性下呼吸道疾病也名列前茅,成為令人關注的重要健康議題。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蘇一峰指出,十大死因中有四項與呼吸系統有關,顯示出「呼吸道疾病赫然成為台灣的新國病」。
    2024/06/24 15:03
  • 以為近視沒戒心!出現8警訊恐是「白內障」 高風險6族群要小心

    隨著3C產品使用時間增加,台灣白內障患者有年輕化趨勢,30、40歲青壯年族群罹患白內障比例逐漸升高,根據國健署公開數據,白內障於慢性疾病的排名僅次於高血壓,高達41.3%。醫師表示,夏季的刺眼太陽光與長時間使用3C,都恐導致不到40歲就罹患白內障,定期回診追蹤,才能掌握黃金治療期。
    2024/06/22 21:18
  • 高燒不斷非感冒!台中媽「扁桃腺」成禍根 整片化膿塞通道

    台中市一名30多歲的余姓媽媽,過去一年只要每2個月就會固定發高燒一次,且往往高燒就只能臥躺在床,無暇照料孩子與家務。至光田醫院就醫後,確認為「慢性扁桃腺發炎」,好在她接受達文西機械手臂手術切除扁桃腺,目前已根除反覆發燒感染問題。
    2024/06/21 16:45
  • 他指甲腫脹數月!甲溝炎擦藥也沒好 切片檢查竟是癌

    一名76歲老翁幾個月來,右手食指指甲都有疼痛、腫脹的狀況,就醫發現有甲溝炎,但擦藥只有部分改善,醫師懷疑有其他原因造成甲溝炎,於是安排切片檢查,最後竟診斷為甲床鱗狀細胞癌,後續接受手術確認完整切除因而無須進行截肢,術後恢復良好;醫師指出,臨床症狀包括腫瘤造成的指甲異常或慢性無法癒合的傷口,因症狀表現常會與其他良性疾病如甲溝炎、灰指甲、病毒疣等非常類似,因此若是發現指甲異常或傷口久不癒合,一定要提高警覺,及早就醫。
    2024/06/20 12:09
  • 櫃姐腳指甲剪太短!竟捲成「鉛筆甲」痛爆 醫曝最好剪法

    48歲從事服務業的陳小姐,上班需長時間站櫃,雙腳大拇指偶有疼痛,以為是職業病不以為意,平時修剪指甲時,會刻意請修甲師將腳指甲剪短,順便將崁入的指甲剪掉,結果指甲兩側彎曲嚴重,導致原本的腳指甲,捲成「鉛筆甲」,為遮住鉛筆甲的外觀,還會再貼上美甲片,直到最近腳指甲疼痛加劇,才趕緊就醫,診斷發現為慢性甲溝炎合併捲甲;醫師提醒,指甲別修太短,不要修剪成角形或弧形,將指甲最前端白色部分保留1毫米,如指甲周圍皮膚有倒刺或脫皮時,不要任意拉扯,容易造成外傷及後續的感染。
    2024/06/18 13:22
  • 病從口入!20多歲男「血糖飆500」 1習慣醫生聽了念他一頓

    現代人飲食習慣改變,慢性疾病隨之而來,其中以糖尿病和高三酸甘油酯問題最為嚴重。近日一名20多歲男子,到健檢診所做檢查,不僅空腹血糖飆到近500 mg/dL、三酸甘油酯破4000 mg/dl,還發現腎髓質鈣化症,健康亮起紅燈,更因為早知有血糖問題,卻「有拿藥沒吃藥」,讓醫生聽了都直搖頭,把他念了一頓。
    2024/06/16 09:35
  • 新冠真的燒起來!醫曝「急診肺炎佔一半」:2族群注意

    新冠肺炎的疫情又再度爆發了!疾管署宣布進入流行期,胸腔內科名醫蘇一峰表示,現在急診就醫的肺炎病人,就有差不多一半的人數是確診新冠感染的肺炎。
    2024/06/16 08:01
  • 如何判斷是否便祕?專家揭密關鍵因素「它」 若輕忽下場慘!

    現代社會中有很多人因為飲食不均衡、少運動壓力大導致便祕狀況,醫師指出改善便祕,建議可從飲食和生活習慣做調整,改善排便狀況,維持健康的腸道功能,事實上膳食纖維是預防改善便祕的關鍵,充足的膳食纖維可促進腸道蠕動,使排便更加順暢,多攝取蔬菜、水果、豆類、全穀雜糧類,不僅能促進排便,也有助於維持腸道健康。
    2024/06/13 22:53
  • 咳嗽有濃痰還出血?醫曝「1疾病」恐釀永久性傷害 5警訊要小心

    長期咳嗽、有濃痰難以緩解,是怎麼回事?有可能是支氣管擴張症,這是一種常見的慢性呼吸道疾病,許多患者長期飽受咳嗽、濃痰的困擾,卻發現一般治療成效有限。醫師表示,像這樣的慢性呼吸道疾病,需要專業的胸腔科醫師鑑別診斷,並給予適當治療。
    2024/06/12 11:59
  • 心衰竭死亡率50%!台人愛吃火鍋「大地雷」 醫示警:1物少碰

    心臟病是常見的慢性疾病之一,心臟衰竭更是其中最嚴重的併發症之一。據統計,心臟衰竭患者的5年死亡率高達50%,甚至超過許多癌症。然而,台灣民眾愛吃的火鍋,竟也是大地雷,愛喝湯、加沙茶醬,都恐是造成心臟負荷過大的兇手。
    2024/06/12 11:27
  • 藥品銷售排行出爐 肺癌一線標靶藥居冠「年銷35億」

    藥品排行出爐!有媒體披露,2023年「台灣藥品銷售(健保與自費市場)」排行榜,前20名有9項為癌症治療用藥,其中肺癌標靶藥物「泰格莎」居冠,1年藥費達34.98億元;對此,專家指出,現在醫療越來越進步,以往視為絕症的疾病,透過越來越藥物的出現,變的像是慢性病,也因此導致藥品花費越來越多,這也體現為了重要的是「精準醫療」。
    2024/06/11 14:53
  • 蕭敬騰吉他手「猛爆性肝炎」身亡!肝急性衰竭 2週就昏迷

    歌手邱軍參加《聲林之王》第三季奪得亞軍出道,近期接收專訪談到他的新專輯《情歌手》中,有許多歌是獻給已故的好友。其中一首名為《下個地方》的歌曲,是獻給一位跟他關係很好的吉他手哥哥。這位吉他手曾是職業級的表演者,也曾幫歌手蕭敬騰彈過吉他,後來在一次車禍後返鄉,便長期陷入低潮,狀態始終不能恢復,最後因猛爆性肝炎離世。邱軍聽聞消息第一時間趕到,為朋友獻上最後的陪伴。
    2024/06/10 15:53
  • 粽子別吃太多!三高患者要當心 「6食物」助血管健康

    端午佳節家家戶戶一定都會準備粽子享用,不過粽子的原料是糯米,比起白米飯,糯米的黏性較高,易導致腹脹難消化,且三高等慢性疾病的患者,若吃下過多的肉粽,也容易對心血管健康造成影響。對此營養師王證瑋(阿罐)分享了6種食物,不僅能預防心血管疾病,還能幫助維持血液流動。
    2024/06/10 07:15
  • 12歲國小男愛吃「1美食」慘洗腎! 醫證實:很多致癌物

    台灣洗腎人數約9萬多人,腎臟科醫師洪永祥就指出,在台灣,造成慢性腎衰竭的常見原因還是高血壓、糖尿病、高血脂等代謝症候群,此外,高油、高鹽、高糖、高熱量的食物也是傷腎的大魔王。
    2024/06/09 16:46
  • 其實沒有膠原蛋白!醫曝「黑木耳」4大功效 4類人不宜吃

    不少家庭主婦會炒黑木耳,上桌健康又美味,醫學美容主治醫師吳易儒表示,木耳含有許多對身體有益的營養素,在補血養顏、抗衰老、預防多種慢性疾病及降血糖等方面,都能為人體帶來好處。
    2024/06/08 23:41
  • 端午三餐吃粽當心爆卡!「5步驟」健康吃 低熱量這樣選

    端午節將至,應景必吃的粽子更是令人愛不釋手,甚至可能一天吃上兩到三顆之多。國民健康署先前就曾提醒,傳統一顆肉粽熱量就高達760大卡,相當於2.5碗白飯,更需要花上時間運動才能消耗。對此,民眾只要遵循「5大步驟」就能聰明吃,不過量造成身體負擔。
    2024/06/08 16:00
  • 寵物也能吃粽子!獸醫提醒「5食材」別加入 毛孩慢性病要小心

    端午節即將到來,除了觀賞龍舟競賽、掛上香包外,還會享用各式各樣的粽子也來歡度佳節,有毛孩的家庭,更會將鮮食「改造」成粽子造型給毛孩食用。新北市動保處提醒,飼主在改造鮮食時,也要留意貓狗的飲食禁忌,切莫一時心軟而餵食不合適的食物,若毛孩有慢性病問題,最好先諮詢獸醫師再決定。
    2024/06/08 11:09
  • 張學友染RSV取消演唱會!台大醫曝6症狀:60歲以上高風險

    「歌神」張學友因感染呼吸道融合病毒(RSV)決定暫停在台灣的演唱會!台大兒童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黃立民指出,RSV是一種所有年齡層都可能感染的病毒,除了兒童外,銀髮族及患有某些呼吸道共病的成年人也需高度注意。他強調,感染RSV的慢性病長者住院風險會比一般人高,特別是那些患有「慢性阻塞性肺病、氣喘、糖尿病、冠狀動脈疾病及鬱血性心衰竭」的患者,更需要特別留意。
    2024/06/07 19:26
  • 吃出健康! 專家教你如何融合多種飲食法對抗慢性病

    地中海飲食和北歐飲食您知道有什麼不同嗎?其實都是以植物為基底的健康飲食,但在油脂和食材的選擇上會有些微不同,東京大學新創科學博士暨營養師廖誼青表示,地中海飲食主要是使用橄欖油,必須多吃蔬菜、水果、全穀物魚類低脂乳製品,減少紅肉和加工肉的攝取,而北歐飲食強調多吃莓果、根莖類蔬菜、黑麥燕麥等全穀物、發酵乳製品和魚類,也可增加豆類的攝取。
    2024/06/06 23:04
notification icon
感謝您訂閱TVBS,跟上最HOT話題,掌握新聞脈動!